欢迎光临开云全站app_全站登录网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7318037685
联系我们

开云全站app_全站登录网址

曾经理:17318037685

Q Q:3538504606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红银路46号C栋202

李强 - 业界人物 - 九正建材网

产品详情


  以往对建筑节能的思考一般从建筑学本身的角度,而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考量建筑节能,剖析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给咱们提供了思考建筑节能的全新视角。

  乐活”即LOHAS,是英语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健康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倡导食用健康食品、维护生态平衡、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等,提倡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并将这些上升为一种公众行为的倡导。

  “开窗通风既保证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又有利于节能;步行上下楼既能健身又能够大大减少电梯的使用;利用自然光照明能够大大减少白天的照明能耗”这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道出的一些生活小习惯带来的良好建筑节约能源的效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李强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危机时代,又可称为高风险社会。这是因为当前既存在外部性危机,又存在内部性危机。外部性危机即能源危机,一方面能源短缺,另一方面却又能源浪费严重;内部性危机则凸显在社会危机方面: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的期望值上升,盲目追求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社会危机加剧了能源危机,快速城镇化加重了能源需求,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剧能源危机的爆发。

  李强认为,在这样的危机时代,建筑节能尤其具有重要性。因建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休闲,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类建筑中度过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建筑耗能在世界能耗总量中的比重约占37%,民生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80%以上,而从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程度看,情况不容乐观。新建建筑中只有10%~15%的建筑达到了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节能标准,80%的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在社会总体能源节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筑节能能够最终靠技术化手段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成本与运行成本可以被单位、个人所接受,节能建筑能够保证现代生活的舒适性与健康性。”李强说,这些都是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性假设,其意义在于,当上述假设成立时,可将建筑节能的问题聚焦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这样一个社会学领域,由此可引发人们对建筑节能的社会学思考:社会价值观成为制约建筑节能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塑造了什么样的现代社会价值观?现代社会价值观下建筑节能出现了什么样的困境?“有社会学家认为,生活方式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生活伦理,当炫耀性的消费构成整个生活方式的时候,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总是倾向于模仿上层社会的消费,其结果是炫耀性消费生活方式在工业社会中弥散开来。”李强说。围绕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他首先谈到了消费主义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特点是从实物消费到符号消费,在建筑节能领域表现为,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既舒适又节能,而部分现代建筑片面追求符号价值,既不舒适又不节能;社会价值观呈现出符号化趋势,时尚的符号消费成为消费时代最典型的生活方式意识,符号化确立并强化了人们已有的或者想获得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如人们认为CBD建筑(实物),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符号),而这类建筑则代表着财富与繁荣(社会认同)。这种消费方式又带来了社会模仿。李强说,社会模仿具有指向性,人们总是倾向于模仿上层社会的消费,将其生活方式作为追求的目标。社会模仿又具有盲目性,模仿有时并非出于功能需要,而是符号象征与地位认同的需要。在建筑方面,这种模仿带来了巨大的浪费,如大城市模仿国外建CBD、成为洋建筑试验场;农村、小城镇则模仿大城市,竞相建大广场、豪华办公楼。

  对此,李强认为,应反思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下的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应认识到,时尚未必舒适。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下,建筑空间的消费和使用也带有浓厚的符号象征色彩。玻璃幕墙、全封闭空间、新奇的建筑造型满足了人们的身份认同与心理感受,但却未必符合生理角度的客观舒适性。如全封闭的空间,缺乏空气流通带来嗅觉折磨与呼吸憋闷,中央空调的统一温度控制忽视了个体的温度需求差别,造成过冷或过热。

  也应认识到,舒适未必健康。李强说,恒温恒湿、智能化照明、空气净化系统创造了理想化的室内环境,但这种舒适反而损害了人们自身的健康。恒温恒湿原是一种特定环境(科研、医疗)的要求,现在转变为高档建筑环境(商场、住宅)的符号标准之一,恒温恒湿的环境阻碍了人体汗腺正常分泌,削弱了人体自身的循环功能与温度调节功能。

  李强说,还应反思消费主义模式下形成的建筑发展悖论。当前消费主义模式下建筑空间的发展的新趋势表现为,自然环境室内化,模拟自然生态;室内环境理想化,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营造全方位的最佳感觉。这样一方面导致需要通过种种设备,耗费大量能源营造理想室内环境,加重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致使人们更加渴望并依赖理想化的室内环境,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李强还强调,应反思自然、建筑与人的关系。他说,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主义的逻辑为“人定胜天”,认为能够最终靠技术方法创造绝对理想的人造环境,以此来应对自然环境的恶化。他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人造环境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一种“冲突模式”将两者对立,认为后者是前者所要克服和改变的对象,但绝对理想的人造环境必然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而和谐发展则认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种观点认为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无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危机,科技在创造了“绝对理想”的人造小环境后,也带来了新的能源需求。应提倡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需求来降低能源的使用,充分的利用自然方式营造“相对理想”的人造环境。李强谈到,后一种观点在目前面临着“困境”,因为社会主导价值观正逐渐被消费主义所侵蚀,建立节约型可持续的价值观体系并非易事。

  “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通过衣服的增减可完全在享受舒适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李强还谈到了日常行为模式与建筑节能。在谈着装习惯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时,他肯定了北京市自2005年起党政机关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摄氏26度,公务员参加市政府内部会议不必着正装的规定。而正如文章一始所列举的,生活小习惯也与建筑节能息息相关。

  李强提出,从生活方式角度,倡导建筑节能,能采用如下应对措施:首先,现代生活的不可逆性决定了要解决此问题须树立新的社会价值观,既然社会不可能倒退到原来的短缺经济模式,以压抑需求来降低能源消耗,那么新型社会价值观在建筑发展走向上应表现为倡导“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其次,应通过新的符号价值系统将节能与社会新风尚相联系,从而建立新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即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下,能够最终靠构建新的符号体系与象征意义来引导消费观念向节能化发展。第三,价值观的改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这需要以政策为前提、技术为先导、教育为基础、媒体为推广。“今天,你乐活了吗?”这是采访结束时,李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大众发出的以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建筑节能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