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开云全站app_全站登录网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7318037685
联系我们

开云全站app_全站登录网址

曾经理:17318037685

Q Q:3538504606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红银路46号C栋202

医药物流行业分析

产品详情


  在我国进行“两票制”、税制改革、一致性评价等对医药行业的创新性改革的情况下,医药物流行业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医药冷链物流应用逐渐加深,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都是不断适应我们国家医药行业变化取得的新进展。

  我国医药产业链可大致分为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而医药物流作为药品、医疗器械等在空间上的转移,贯穿于整个医药产业链中,为我们国家医药行业的流通与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医药物流是指医药产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结合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并保持药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和安全环境下,从而使用户得到满足要求的过程。

  在医药物流产业链上,主要涉及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物流公司和药品消费终端。其中上游环节主要是药品的发送者,主要为药品生产企业,包括原料药药品生产以及部分药品商业贸易公司;中游环节为药品的运输者,主要为药品物流公司,可大致分为附属于药品集团的内部子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医药运输公司;药品消费终端是指药品的接收者,最重要的包含全国各级医院、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等。

  医药物流最重要的包含运输配送、仓储管理、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网络设计以及信息处理等七大功能。

  医改开展之前,国内医药流通行业乱象丛生,乱开票、乱过票、配送链不达标、溯源难等,造成医疗体系运行低效、资源浪费、患者健康遭受挑战等。经过国家重点出台的一系列整顿,包括出台“两票制”、营改增等举措,提升了整体市场秩序,剔除了冗余环节,淘汰了低效流通商,促进我们国家医药物流、医药流通向高质量、高标准、严规范的方向发展。

  同时,各省市地区纷纷依据自己区域特点,陆续印发地方特色的医药物流有关政策,促进地方医药物流行业发展,整合区域医药物流资源,发展地方重点医药物流公司,不断推动我们国家医药物流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方向发展。

  随着“两票制”、税收改革、一致性评价等重大医药改革的逐步实施,国家对医药物流行业的规范性和规模也愈加重视,不断出台政策加大监管力度,推动行业规模发展;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也对医药物流行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医药物流行业处于持续增长阶段。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发布的《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们国家医药物流总额达到3351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13%,医药物流将至少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们国家医药物流总额将会突破4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经公开数据整理,分会估算,2018年我们国家医药物流总费用为613.92亿元,同比增长12.90%,较去年增加0.13个百分点。

  2018年,我们国家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达到12.7%,连续两年增长大于10%。同时,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5.4亿人次,同比提高3.2%。供需两端的增长直接带动了医药物流较快增长。另外,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和两票制后的管理难度增加也是导致医药物流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

  医药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其仓储对温度要求较高。按照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将存储药品的仓库主要分为冷库(温度控制在2-8℃)、阴凉库(温度控制在20℃以下)和常温库(温度控制在30℃以下)。存储时按照药品的剂型和自然属性不同及说明书的要求将药品存放于不同条件的仓库中,如冷库一般用于存放血液制品、胰岛素、体外诊断试剂等,阴凉库一般用于存放含醇、易挥发、软膏、栓剂等药品,常温库用于存放一般固体和液体制剂。同时要求仓库内要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和去湿设备。

  随着两票制的全面推广,第三方物流的逐渐放开,医药物流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医药物流硬件建设投入在最近几年持续增加。根据分会调研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们国家医药物流仓储面积为1764.6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长19.23%,增长率同比减少1.77个百分点。仓库资源仍集中在头部企业,仓储50强企业仓库总面积近928万平方米(其中TOP4企业仓库面积占比高达74%:分别为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九州通)、面积占比52.9%。

  从仓储50强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中东部企业较多,这与我国医药企业地域分布基本一致

  各类仓库中,阴凉库占比最大,总面积达到1179.03万平方米,占比达到66.82%。常温库和冷藏库面积分别为315.93万平方米和54.62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17.90%和3.10%。

  仓储50强企业中,平均每个企业的仓库个数为19.58个,自建仓库占比43.73%,租赁仓库占比为56.39%。其中34%的企业采用“自建+租赁”的方式,42%的企业采用自建的方式,24%的企业采用租赁的方式。可以看出,仓库租赁的数量应该是越来越多的,尤其是现在很多地区医药产业园或大健康产业园的发展,这种标准化的产品或者是定制化的服务,实际上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从满仓率统计结果来看,仓储50强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满仓率60%-80%,满仓率达到90%的仅4家,还有15家企业满仓率不足60%,说明医药仓储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未来行业内仍需要进一步进行仓储资源整合,实现医药供应链集约化发展。50强企业整体的仓库的处理能力方面,日均处理SKU超过17172个,日均处理订单超过12311单。尤其是随着拆零的比例上升,处理的订单量将会越来越多,对仓库的服务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药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监管日趋严格,冷链运输越来越受到重视,冷藏车辆数量增加率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医药物流自有医药运输车辆29511辆,较2017年增长17.91%。其中冷藏车5060辆,较2017年同比增长30.08%。冷藏车数量增加较为显著,原因首先是新增医药产品中对温度要求高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如体外诊断试剂和生物药。再次是政策趋严,终端客户对于药品品质要求提高导致药品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促使企业不得不增加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冷藏车数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成本的上升,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在医药物流行业的应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可以看出部分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全覆盖。

  整体行业、产业政策、公司经营三大层面导致医药流通企业面临业绩增速放缓、盈利水平下降、运营效率下降,多数医药流通企业举步维艰,医药流通企业开始逐步构建供应链平台,满足外延式发展的需要。两票制的推行使得医药供应链链条缩短,链条节点上的医药生产、医药流通、终端结合更加紧密,规模性生产企业拥有更强优势,部分传统流通配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产业园区聚集效应更加明显,药品配送效率大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供应链扁平化趋势显著,呈去中心化。

  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基本形成辐射全国、辐射部分省市和辐射单一省市三大梯度。其中,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国药控股、瑞康医药、九州通的物流配送网络基本辐射全国大部分地区。

  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统计数据显示,在医药物流七大功能模块中,医药物流运输占据了医药物流总额的56%,是医药物流行业中的主要环节;位居第二位的是仓储管理,比重约为23%;其余部分占比均不超过10%。

  2019年4月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根据综合性指标评价,根据申报企业的主营收入、人员配备、物流网点、运输车辆、仓储设施等指标,评选出了2018年医药运输五十强企业,医药运输五十强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位列前三甲的分别为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顺丰医药供应链有限公司和北京盛世华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从区域分布来看,医药运输企业大多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在医药运输五十强企业名单中,华北地区共16家企业入围,2018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累计23.44亿元,占比46.29%;华东区域共24家企业入围,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8.37亿元,占比36.28%。

  从省份来看,医药运输五十强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其中北京12家,数量占比为24%,主营业务收入共计203880万元;上海9家,数量占比为18%,主营业务收入共计85831万元;山东6家、江苏5家,主营业务收入共计分别为57524万元和28271万元。

  医药运输企业按照业务类型可以分为综合型、供应链型、干线型和其他型。随着医药行业资源的不断整合,单一类型的运输型企业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弱,医药运输企业向综合型以及供应链型发展,为上游客户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2018年医药运输五十强企业中,综合型企业22家,占比44%;供应链型企业19家,占比38%。

  随着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重点企业已经将物流信息化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018年医药运输五十强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较高,车辆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和运输调度系统作为医药运输最重要的载体,行业使用比例分别为78.57%、85.71%和92.86%,日均处理SKU数量达到2500以上,日均处理订单量达到2543以上,规范程度相对较高。

  未来医药供应链将呈商流和物流分离趋势加速、业务终端化趋势加速、订单碎片化加速、供应链的仓配体系会重构、供应链的仓配体系会重构等趋势。具体如下:

  医药行业商流和物流的分离促使物流独立运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医药物流公司通过搭建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网络化、平台化经营,集约化、数字化管控,系统整合全国物流网络资源,形成高度跨区域协作能力的三方物流、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满足各业态物流服务需求。

  由于两票制、零加成、分级诊疗相关制度出台,医院资金压力大,促使医药分离、药房托管。药店、基层服务站、药品零售占比将不断提升,终端化、订单碎片化趋势加速,面临海量拆零订单处理挑战。

  碎片化的问题导致作业量的提升、物流效率的提升、物流网络覆盖县以下的比重的增加(如:九州通现在重点推县和县以下,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配送,对配送的时效和成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提供除配送以外的一些增值服务)。

  随着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药品终端化、订单碎片化的趋势,终端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加紧密,B端的订单C端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同时要求药品流通企业进一步为终端药店提供竞争力强的产品、线上引流、订货软件外,还要帮助终端抓住消费者,增强消费者粘性。

  由于两票制影响中间环节减少,药品从药厂到医药商业公司,再到医院或药房,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缩短了,但其过程对供应链协同能力和物流服务商资源整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供应链短链会成为趋势,短链的诉求会越来越多,一个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二是厂家政策的推动,也导致目前整个供应链更加短链。供应链短链对未来医药物流专业性的要求会进一步的提升,信息化、专业化的诉求也会进一步加强。

  医改政策的影响,对医药物流整合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仓运配能力要求提高,必然促进供应链仓配体系的重构。可能会设置中心仓、区域仓等多种方式,不同仓的覆盖范围是不一样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呈现多仓的网络布局。同时,信息平台库存的统一管理,实现订单的线上管理,找到最有效的发货仓库,而且要实行联合配送。另外要对门店库存进行精确的补位预测,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门店的库存不是虚高的。

  目前整个供应链服务可分四个层级,第一级是技术服务,也就是传统的物流服务,包括国际物流、国内物流,仓储等增值服务。第二个层级是供应链服务,产业的流量、信用和资本的叠加效应,第三级是供应链金融扩大了公司的盈利范围,第四级是在供应链金融深耕,延伸到平台服务里。

  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明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即向供应链企业转型向供应链平台型企业转型,共同构建医药供应链生态会成为共识,未来一定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有的企业都是相互配合,彼此是融入一体的关系,只有通过协作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价值。这个是供应链生态链的体现,最终实现五流合一。

  新技术会进一步加快供应链的变革,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是ABC,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这些东西也是在快速的推进,推动流通创新及转型。流通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实现政策-技术-服务三方共同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2018年医药冷链市场规模2625.53亿元。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们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医疗冷链物流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专业技术落后、相关企业投入不足、规范标准缺失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医疗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对标发达国家医药物流行业,重点药品基本实现100%冷链运输,下业对医药冷链运输提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冷链医药物流发展空间巨大。

  新的医药环境对医药物流提出新的需求,其中医药物流信息化是未来医药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医药供应链与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企业边界被打破,信息技术倒逼产业链强化供应链协同。信息技术的智慧化在医药物流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智慧医药和智慧物流。线下医疗服务互联网化和以企业为主导,线上提供医疗服务。实现多码并存、来处可查、去处可追、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建立,结合无人车、无人仓等先进技术、打造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技术化的智慧医药物流。

  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加快行业仓储资源整合,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社会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资本运作等方式整合医药专业化仓储资源,完善医药物流的网络布局。另外,通过特殊细分领域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检验中心标本、人体器官配送等方面,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快速取得比较优势,形成专业化竞争力。此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为医药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