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开云全站app_全站登录网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7318037685
联系我们

开云全站app_全站登录网址

曾经理:17318037685

Q Q:3538504606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红银路46号C栋202

实时监测+动态保护 数字黑科技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了

产品详情


  今天(9月2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首届文保装备应用展在重庆开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以往的文物展不同,今天我们要带大家探索的是那些服务于文物领域的“黑科技”和新装备。

  中华文明5000多年源远流长,散落在广阔大地上的遗址怎么样做实时监测、动态保护?深藏在洞窟中的精美壁画,怎么来控制温湿度,杀死时时都在滋生的细菌真菌?静静陈列在博物馆中的精美文物怎么样才可以活起来?传承千年保存至今的珍贵木构建筑,要怎么样才可以杜绝火灾隐患?

  《制器为先》策展人、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 周旸:对于野外无人看管的考古遗址,我们有“天、空、地”协同感知系统。我们的深海勇士号,我们终于在今年2023年5月20日把永久基点布在我们的南海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文保装备应用展不仅有模拟重现的考古现场,高度还原的多场耦合实验室模型,还将色彩绚丽的洞窟壁画复原图搬到了现场。大家还能看到为国宝文物莲鹤方壶量身定做的智能文物展柜,利用穿戴设备沉浸式体验敦煌第285窟,更会惊艳于故宫裸眼3D技术为大家带来的视觉盛宴。千里江山画中游也能如愿在此实现。

  《制器为先》策展人、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 周旸:我觉得文物是我们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对这些文物怎么样做保护,如何在文物保护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它的美,让这些文物非常有尊严、有体面地能够活起来,我觉得装备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本届文保装备展览共七个单元,通过考古现场、石窟寺、古建、博物馆、文化场馆等集成场景,展示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以及文物保护领域技术升级与产业增长的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科技与考古、文保深层次地融合,技术装备日新月异。一颗遥感卫星,苍穹之下跨越山海。在全国文保装备应用展上,“天、空、地”协同感知系统集体亮相,让监测保护变得得心应手。

  “天”的明星装备“立方星”,是我国第一颗服务于文物领域的小卫星,不但可以采集可见光光谱,还采集覆盖红外线到紫外线的跨电磁波谱信息。“空”的主角则是无人机,巡航速度每小时可达几十公里,对遗址进行低空近景监测,能获取更为清晰精细的三维状态、特征等信息。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董:“天”主要是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遗址地的高光谱数据,对大遗址地的地物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

  “天、空、地”协同感知系统不仅覆盖范围更广,而且看得更精细,通过实时反馈,可以让初露端倪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置,为旷野无人看管的大遗址保护提供了高效、灵活、迅速的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董:“地”主要是采用高清视觉平台,包括地面气象站等野外遗址监测感知仪器,对遗址和遗存的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以及游客流量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测感知。

  一套由卫星、无人机和地面监测感知仪器组成的“天、空、地”协同感知系统,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如何将数据采集、传输、呈现、分析等功能集成一体,从而为大型野外考古遗址提供全方位、多尺度的智能监测。

  在全国首届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上,考古和文保领域最先进最智能的装备齐聚一堂。博物馆里最常见的文物展柜,它们除了存放和展示文物外,还能实现触摸操作,互动游戏。科技赋能,让文物的呈现方式更生动。

  文保装备应用展上,多款智能展柜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观众在参观时,不但可以360度自由欣赏文物全貌,还可以“打开”文物看到刻在内壁上的铭文,通过文字释读、3D动画等了解更全面、立体的信息。

  今年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在本届文物装备应用展上,我们也有幸看到了它的身影。莲鹤方壶纹饰细腻新颖,结构较为复杂,底部两只螭兽憨态可掬,一改商周时期厚重庄严的青铜器风格,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之典范。而存放它的展柜也是量身定做,温湿度恒定可控,甚至光源还可以随观众视线在器物身上浮动,不仅凸显文物细节,更让人充分感受2000多年前国宝重器的威严厚重。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 周旸:文物其实是需要更加多呵护和保护,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通过它的展柜的控制,讲到莲鹤方壶上面的鹤的时候,上面的灯光会亮起,讲到它的底部,底部会亮,这样让观众的眼睛可以追随着青铜器的美,假如没有这样的装备,如果装备没有这样的数字化照明系统,那么其实是很难让文物这样有尊严能体面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数量庞大的瓷器、青铜器,包括质地脆弱的书画、漆器,这些文物怎样才能够保存好、展示好?在全国首届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上,我们正真看到,现代化的博物馆已经将藏品、展品、库房、展厅、修复室,包括公众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大环境、小环境、微环境的分类治理和整体清洁。

  在整个博物馆的大环境中,利用感、传、知、用等网络技术手段,搭建数据融合平台和安消防风险管控系统,可以及时预警风险,实现智能安防。而在文物库房、展厅、修复室等博物馆小环境,通过低氧库房、空气雾化机器人等技术方法,可以精准灭活空气中的病毒菌,减缓外界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灰尘颗粒物以及有害生物对文物造成的累积性损害。而通过熏蒸器来对展柜、储藏柜、囊匣等馆藏文物“微环境”的调控,更是文物预防保护很重要的一项手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利用植物精油开展文物虫霉病害防治研究。植物精油取材于植物的花、果、茎,叶、根等部位的天然挥发性有效成分,具备广谱、易降解、安全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通过复配使用,还能够更好的降低霉菌和虫类的抗药耐药性。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