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说:“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努力变成持续的力量,你就会从平凡走到非凡。”
据《妇女》杂志报道,认识王彤的人都感觉,你在她身边会被她的激情感染。而且,这种激情一直会持续着。
2021年,沈阳的冬天,还是一月初的几天最冷,若不是疫情紧张,王彤可能早已经不知道飞到哪个城市订货去了,可这一年多,真是对企业来了个实实在在的考验,他们没关门歇业,马上要挺过这个被疫情折腾的又一个冬天。王彤在和员工们辞旧迎新之后,买了一头羊,三大袋面,大家围在一起包起羊肉馅饺子来。就在他们吃过饺子之后,接到了一个让大家都欣喜若狂的消息:1月9日,一个来自吉林省国家级滑雪项目(订购总额100万元)的订单翩翩而至,这让金晨伟业的国家级客户量增加到近500个。王彤和大家一样高兴,这一次她回到家中时,视线却被泪水模糊了。因为许多人永远不理解她的欢乐,她的痛。
厂里有位技术骨干就在前一天给王彤手机发了条请辞短信,理由很简单:追求自己更高的价值。有些事,有些话怎么能和大家说啊,这位离职员工买房子时很困难,王彤悄悄地给他拿了一部分钱。人家说走就走,人家只是说抱歉,你只能暗自伤心,也难以挽留。
这些年,厂里来来去去的人很多,可他们很少有人理解作为一个养活着一百多人的企业老板有多难。王彤每次遇到一些很难的事情时,会沉默良久,然后说出她的口头语“无所谓”。她依然带着微笑领大家去迎接新的挑战。
企业发展,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她都执着地追求着,虽然从创业到成功,其间历经了很多坎坷波折,只有自己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王彤借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达了她的心路历程: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她的那种持续的力量已经把工厂带到了全国同行业排头兵的行列中。
1996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科技处当秘书的王彤,让金属研究所的所有人都很羡慕她的工作,其实王彤心里明白,自己虽有一些仕途机会,但是这份工作繁杂,而又四平八稳,没什么硬指标考核,看不出什么业绩。这对一向豪爽、开朗、精力旺盛又激情四射的的王彤来说,觉得这份工作没有完全体现自身价值。
直到有一天,金属所来了位大人物。王彤去领导会议室送茶,才知道这是当时的市长。这位搞科技出身的领导,听了金属所领导科研项目汇报后,当即承诺给金属所科技开发资金2.4亿。热风幕就是金属所许多科研项目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有了资金的支持,所里很快就搞出了当时市场需求很大的产品——热风幕。
热风幕,俗称风帘,在寒冷的北方大范围的应用于大型公共场所出入口,对冷热空气起隔绝作用。
然而,名声在外的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自己的创新产品,市场销路却成了一个难题,王彤暗暗做了个决定,她找到所领导说自己要去为热风幕新产品做市场销售员。领导觉得王彤开朗豪爽,什么事不畏难的性格特适合去干销售。王彤成了热风幕工厂的第一位销售主管。
王彤把热风幕的产品介绍和技术资料背得滚瓜烂熟,安排好三岁儿子,背起那个装了很多产品宣传单的大包,开始了在辽宁13个城市“扫街”式的销售。每到一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自己认为那些能够用上热风幕的商场、酒店、工厂、医院她都要走进去,不厌其烦地向人讲解热风幕的用途和对室内保温环保的作用,有时一天走上几十公里,走得脚肿胀,第二天穿鞋挤得疼。她索性买了一双大一号的鞋。她的真诚、热情和耐心,短时间内就帮助她和客户之间产生了一种很牢靠的信任。
世界销售之神乔·吉拉德有句名言:你出卖的东西,就是出卖的自己。和客户建立起信任关系后,王彤才读懂了这句话的线个月时间,王彤遍访辽宁省内各个城市,行程逾2万公里。当时,她一天最多能拜访50个客户,工作量超过同行几倍。
第一年,王彤的销售量是300台,第二年600台,第三年800台,创造了东北地区业务员销售最高纪录。
但由于热风幕有大量的市场,一时间热风幕厂家风起云涌,都想在热风幕市场的大蛋糕上分上一块。而就在此时,他们搞技术的厂长为降低成本,一台机器多赚几块钱,在机器内部的轮子板材厚度上做起了省钱文章。轮子的叶片需要用2毫米的板材剪成,这位厂长采用了1.5毫米的板材裁剪,结果一些设备到了客户手中,轮子都甩开了。这让王彤非常恼火,在市场激烈竞争之时,因为质量丢掉了客户,可能失去的不是一两个客户,因为客户对你的不满有时会发生连锁反应,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甚至会把你建立起的成熟市场毁掉。
王彤连续几天处理客户由于轮子甩开网帘的问题。她那些日子深夜无眠,她知道众目睽睽的市场如果抓不住机会,可能很快看被淘汰出局。她找到了管技术的厂长商量,现在产品不稳定,她要自己干,不然,有一天那些南方人会吞噬掉他们已趋向成熟的东北市场。有人为她担心,告诉她你要自己干,南方厂家会用钱砸倒你的,王彤心里有自己的牢固信念:只要有立锥之地容我立足,我选择的事业就永远都不可能止步。
王彤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又从亲属那筹集了两万块钱,在沈阳市郊租了一个厂房,自己和家人外加几个技术人员一共八个人,艰难地开始了创业之路。这期间的各种难题,带来极大的压力。但是她在市场中依然坚持质量包打天下,研发的金属壳热风幕,已经稳稳地占领了市场。她把家里的人做了详细分工,刚创业要什么都没有,连个公交车都不通,大雪齐腰深。去哪找客户啊?五个亲戚全都被她动员辞职来到厂里,有配合技术研发的,有管剪材的,有负责原材料采购的,有负责点焊的,有管财会的,不会什么就去学什么,王彤一边在外扫街销售,一边去向那些行业大咖学习管理。她聘请技术专家组织起了技术团队,一有时间都用来带技术团队出去向那些行业标杆学习。
创业初期,一些卡脖子的事不断,王彤以各种隐忍应对,性格直爽的她,面对各种压力,还是面带微笑。但人的抗压能力是有限度的,许多精神和身体的压力,日积月累就开始显现问题,王彤的餐前血糖值高达十五,到医院一查确诊为糖尿病。
王彤没有因自己得了糖尿病而产生退缩,即使她可完全就此而胜利逃离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行业。
当时企业已经在全国有了较大的影响力,有人愿意拿两亿元收购公司,对如此巨大的数目,王彤只是一笑了之。已经起步的事业怎么能因为钱而舍弃。
她每天一件件事忙得很愉快,天天盯着销售报表、财务进出报表、原材料消耗报表……公司超负荷运转,也带来了出售的收益的成倍增长。适逢全球金融危机,身边很多朋友劝已经小有名气的王彤,趁着地产走低,进军房地产,女人不要在制造业辛苦打拼。她却不这么想。品牌是她一手创立的,这是自己的骄傲。她更有一个梦想:成为东北制造业的骄傲。
2009年春天,王彤筹集资金,在沈阳桃仙机场附近,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厂房。这个大手笔,引来一个人站出来给她出难题了。
首先丈夫向她发火:你这么干,如果干赔了的话,我们喝西北风去吗?你还有儿子呢?
从创业那天起,王彤就习惯了这种反对式的“争吵”,她一如往常一样,你吵闹你的,我的。吵闹完了,丈夫照样义无反顾地支持她。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
有人说王彤不但有激情有魄力,而且是个钝感力挺强的人,所以遇到一些事,坦坦荡荡,开诚布公,甚至是劈头盖脸地说几句以后,心中的积怨荡然无存。
钝感力,它可以使人更加从容地应对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做到处变不惊,它是这个社会一种必备的生存才能,一种智慧,让人终身受益。
2009年之后,在热风幕市场站稳脚跟的王彤,引起许多行家关注,许多有实力的同行使出各种招数围攻她的金晨热风幕,甚至把她原来的技术骨干高薪挖走。
工厂大厂房建立以后几年,她就带领科技和销售人员满世界飞奔。王彤有一个朋友圈,习惯于到哪发一个位置图给大家,提醒那些联系她的人,自己在外面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一个月在朋友圈最多发出十几个位置图,上午还在北京,晚上位置图变成了杭州,第二天又出现在广州。王彤带团队去学习,仅江苏泰州,她就去了不下60次。管理没有投入,思维就会受限。她曾经带着自己的手下,冒着35℃的高温去北京学习阿米巴管理课程。
王彤是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自我完善,从平凡走向了非凡。
在东北制造工业处于低谷时, 王彤带领她的这支团队在全国给东北制造业划出了一道灿烂星光。
有人开玩笑叫她“拼命三娘”,有人比喻她是“空中飞人”,满世界飞,创造了许多奇迹。奇迹的创造是靠吃苦和韧性换来的。
她曾经三次去美国参加展会,可热风幕一台没卖出去,但王彤每次都觉得收获颇丰,因为学到了先进理念比什么都重要。最后这些理念成了她做出口产品的主导思想。
金晨伟业走到今天,是因为拥有了品牌企业的强基因。那么强基因源于哪里呢?源于CEO的个人特质、企业员工的整体特质、企业延续的历史及包含的精神。
2020年疫情最严重期间,许多工厂都关门停业。许多老板一筹莫展,王彤决定在员工严格遵守检测规定的同时全员上班。她知道产品产出也是积压,开门一个月就赔100万,两个月200万。但是她不但要求上班,而且要大家把自己感受抒发出来。
员工那种危难时刻对企业的信赖,让王彤热泪盈眶。企业精神在平时可能就是大家学学而已,而任何一个人都身处艰难考验的时刻,那种精神就变成了生产力。
他们没用三个月时间就新开发出了杀菌卫士风幕,风靡车站、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疫情没有阻挡金晨外贸前进的步伐,杀菌空气幕远销美国、刚果(金)等,车载空气幕被法国、西班牙、以色列客户高度信赖,风尚产品卖到毛里求斯,清爽产品安装到菲律宾,畅远产品落户新加坡,金晨辐射板被阿根廷人独爱。
金晨人的胜出,是因为他们有质量高于一切的诚信,而金晨人有善良和大爱组成的向心力也至关重要。
每年迎新晚会都像场盛典,买一大车的奖品,每个演出人都和他们的领导一样激情四射。从一月份开始,每月都有集体生日活动,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单位准备的当月寿星的员工大蛋糕。春天踏青,夏日赶海,秋天拓展训练。他们经常集体包饺子,把和气与福气包进去。王彤对员工的爱和对待家人一样。
王彤不但把爱给了员工,还把爱撒向社会。每年都给工厂附近浑南区李相街道元科社区的231位60周岁以上老人赠送大米、白面和豆油,一送就是十二年。
就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在艰难中创业,在创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走向辉煌!(作者:亦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