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冠疫情的驱动下,疫苗冷链物流配送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虽然已搭建疫苗冷链信息管理平台,但追踪溯源、政府监管方面还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设施设备标准、仓储运输追溯等方面均存在潜在风险。
勃林格殷格翰国外进口业务较多,运输环节有很多非透明点,给管理造成了一定盲区,盲区中交叉节点的管理是风险点之一。此外,随义务产生的数据慢慢的变多,在数据管理、员工执行方面也存在较多风险点。
从医药物流实操角度来讲:第一,大部分医药物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不能够实现全环节覆盖。第二,基础设备无法关联整个冷链实操车箱、冷库建造标准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进行后续验证、没有按计划做维修保养等,都可能会导致后续断链、故障等风险。第三,国内自动化程度不高,运输环节基本为人工操作,人员的不确定性、操作的不标准性带来的风险也较大。第四,在实操过程中,链条间的衔接往往是断链的,如何在温控的条件下控制交接还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人员的风险是最难控制的。首先,货主方和药监局的检查审计人员风格迥异,各地要求及监管部门标准不一。其次,企业领导格局不同。很多领导缺乏风险意识。第三,一些质量管理人员仅以GSP为最低标准,没有迭代意识,对冷链运营原理缺乏了解。最后,基层操作人员缺乏培训,导致时间、效率、差错率均不可控。
关于设施设备的风险,仅有GSP是不够的,建议加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关于人的因素,建议在体系文件出台后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熟悉操作规范,加强体系文件执行过程中的内控检查。
企业要积极修炼内功,寻找确定性,多做一些备选方案和应急措施。如去年上海封控,勃林格殷格翰把九州通作为合作供应商,法国产品直接落地北京以保证供应。今年除常年供应基地外,勃林格殷格翰在北京也认证了一家三方仓储和物流,作为未来应对不确定性时能保证供应的方法。
对于链条间的风险,各个企业执行标准不一,呼吁从行业监督管理、行业协会及有关标准制定层面打通全链条信息渠道,形成完整的信息追溯体系。大企业基本满足全链条控制,而基层层面尚未满足,建议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及监管能力,逐步实现全链条管控。
建议自上而下从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操作流程等方面加强人员培训,积极把握行业协会组织的学习机会。其次是制定监管、执行等标准,且操作标准要贴合法规、明确统一,在企业内部建立考核机制,奖惩并施。
信息系统作为医药冷链物流运输板块的基础性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系统牵扯面较广,投入较大,尚未形成规模。企业应拥抱信息化,积极自建平台,掌握药品流通过程与动向,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希望未来能通过新技术实现全链条数据透明化,确保医药产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目前每个药品都有追溯码,如果将追溯码和其他温控管理措施连接起来,将实现更多管理可能,带来更多保质增效的措施。
在设施设备方面,建议增加在能耗控制上的研发投入,降低经营成本。其次,设施设备的最终操作依旧是人,建议提升操作功能便利性,加强冷藏箱轻量化设计,减轻人员压力。
建议在温湿度报警方面把报警形式分开,以便于识别温度超标或湿度超标。此外,希望报警实现层级递进式,以便督促员工立即处理温湿度报警,也能有效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加快医药冷链物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企业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是医药冷链物流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课题。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发言!
☑ 权威报告 中国医药冷链运输能力TOP20、仓储能力TOP30全景分析报告(2023)